山东大学本科综合类双一流211985研自国卓 山东 建校:1901年 隶属:教育部 学校邮箱:sdbkzs@sdu.edu.cn |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和为国家、区域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9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学校基本完成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在最近武汉大学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上,山东大学列第七位,该中心评价山东大学是近两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大学。在2013年2月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网络计量学实验室公布最新版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WRWU"")中,山东大学位列世界第90,在入围前一百强的大陆高校中排名第3。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88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437人,研究生16034人,留学生1737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116人,博士生导师830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教授加盟山东大学,受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35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2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2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23人,“青年千人计划”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33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7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还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山东大学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上世纪末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历史性跨越,所有高等学校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山东大学提出了在建校12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大学将抓住机遇,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道路,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化,全面实施学术振兴行动计划,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山东大学专设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搭建平台,开辟通途,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山大学子带着自信的微笑走出山大校门,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就业指导,机构独立:山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是专门面向学生的独立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及签约管理、校园招聘活动组织、就业市场开发与培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等工作。
就业服务,入学开始:山东大学提出了“就业从入学开始”的全新就业理念,在校期间一以贯之。通过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专门课程,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等方式,使学生面对就业始终有备而来,厚积薄发。
就业体系,双向互动:学校坚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通过建设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拓展与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横向联系的合作机制,使学生“走出去”同时举办大量专门面对山大学子的校园招聘会、专场就业会,将用人单位“引进来”。
就业管理,网络平台: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和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就业指导中心也形成了独特的思路。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每年数千山大学子在梦想开始的地方踏上新的征途。
2008年我校共有本科毕业生6634人,截至2008年9月1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2.28%。毕业生流向分布主要为:考取研究生215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32.44%,去向90%以上集中在中科院等国家重点科研单位或211工程重点院校;出国毕业生178人;在落实单位的3792人中,就业流向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各类事业单位、部队、医疗卫生行业,金融、电子电信、能源、交通等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流向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数分别为3511人、169人、112人,占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92.59%、4.46%、2.95%。"
男女比例:男:63.97%女: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