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过去现实的记载。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三十七年不过沧海一粟,却是河市中学办学走过的艰辛历程。回首历史,那时河市仅有一所民办农中,在“文革”初期,已濒于关闭,多少子弟求学无门。许多有识之士疾呼:要根本解决河市人民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必须办一所正式的中学。
一九七○年三月,经多方努力,上给批准在原河市农中旧址(今霞溪村埔边小组)试办一所正式中学。当月,原晋江地区教革组委派庄鸿志、王桂曲、曾天恩(原农中教师)三位同志先期来到河市,积极筹备建校。三月二十日,首批招收小学秋季毕业生一百七十五人,编成三个班正式上课。
白手起家,办学谈何容易?当时学校仅有原农中留下几间旧房舍,连生产队的牛棚也充作教室;几间夯墙旧土房安上门板,便是老师生活兼办公场地;没有运动场地,师生便齐动手,自力更生开掘平整一片操场。个中滋味,唯当年参加建校劳动的师生方能体会。半年过去,河市中学逐渐有了学校模样。
一九七○年秋,教育行政部门认为办学条件成熟,指示正式办校。是年十月,河市中学诞生了。同年向社会招收了八十余名“文革”中失学的三届生,编作两个班,创办高中部。至此,学校共有初、高生二百五十余人,已渐具一所完中的雏形,学校工作由林荣查同志暂时负责。
一九七二年春,上级委派刘逊斌同志来校担任校长。这是上级正式任命的河市中学首任校长。逊斌同志上任后,针对现状,一手抓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一手抓教学和基建。为稳定师资队伍,为河市中学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随着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这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先后有二十来位老师由晋江县(今晋江市)、泉州市(今鲤城区)下放山区,调入河市中学。他们中如叶再添、林文芳、王琪宣、陈敦明、林清河、林道耀、杨汉宗、金廷勋、王锦成、江传玉等,他们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无疑给学校注入一股生机。但他们身心均不同程度受到摧残,刘校长多方关心,信任他们,用诚心和热情换来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忘却身心的痛苦,全力投入工作,沤心沥血,为河市人民培育了一茬又一茬的人才。而今,回顾历史,河市人民决不应也不会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