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累优秀文学

学习累> 优秀文学

迈向老年立的箴言不要遭人烦文摘

来源:网络提供 展示时间:2019-07-09 19:05:03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孙女都两岁了,自己也已跨入爷爷的行列了,连我家老房子路旁的楸树也长成碗口粗了。岁月不饶人啊。八九点钟的太阳,已走到接近黄昏的时刻,夕阳残照的晚景就要挂上天幕了。写完孙女两周岁生日寄语,回过头来该给自己说点什么了。我老了吗?白发又多了不少,牙也松动了几颗,一道道沟壑 也爬上了额头、眼角,不知从哪天起也不愿上镜头了,身体毫不含糊地告诉我: 你开始老了,你该为你的晚年生活谋划了。我想,我认真地想: 晚年生活我该注意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归结成一句话: 不要遭人烦。在家里,不要遭儿子、儿媳烦;在路上,不要遭行人烦;在商店,不要遭营业员烦;在小区,不要遭左邻右舍烦;在网上,不要遭文友烦;等等吧,千万不要遭人烦。

人老了,容易遭人烦。一种是不可抗的,生理现象,自己主宰不了,如患病,老年痴呆,卧床不起;如生理功能减退,眼花耳聋,行动不便,忘性大,犯糊涂等;给子女、他人或组织带来麻烦,请恕老人并非故意,怨只能怨上天安排不公,子女和他人只好免为其难了。这种因生理现象造成的“遭人烦”,当不在奶致壑小

另一种是故意的,坏心理作怪。人老了,自由了,没人管教,没组织约束,人人都牵就他,自己就放任起来,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做了,别人能咋的?说他荒唐就荒唐,别人不敢打,社会不敢抓,他有个三长两短,不讹死你!别人也只能说个“老糊涂“。这种遭人烦的老人,更多的是折腾子女、家人;还有一些是麻烦社会,甚者祸害社会。口说无凭,举几个笔者亲见的实例。

一、折腾子女、家人型的

有一位老太太,平时闲得无事,就喜欢装病,三天两头跑医院,钱花了,B超做了,啥事没有,害得女儿、女婿常常请假。一天早上,女儿开门要去上班,随着门响,老人就在P室嚎哭起来。女儿赶紧叮嘱女婿起床送老人去医院,说自己先去单位报个到。女婿说: “你忙吧,我一个人就行。”随后,女婿起床,故意走出家门,在门外抽了一支烟,然后开门进家,只见老人正在厨房烧牛奶。

有一位女邻居,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自己开着商店,还要照管老公公和孩子。老人腿脚不便,每天下楼两次,均由儿媳从四楼背上背下。不论刮风下雨,365天一天两次,一次不缺。哪怕下冰雹也要到楼下门洞呆一分钟。整整10年啊,这样的老人不遭人烦吗?

二、麻烦与祸害社会型

有一位高龄老太,从来出门儿女只管送出,不让接回。老人自有一绝活: 要回家时,往马路旁人多处一躺,引来警察,就说迷路了,然后由警车送回。到家还要揶揄警察说: “你们的车好,别的出租车每公里一块三,你们才要一块一(110)。”警察说:“老人家,这是警车不要钱。”到省外也这样,麻烦列车员和警察。

还有一位老兄,缺钱花了就s瓷。工地下班时间到了,他就藏在门柱外,等人多朝外出门时,他就突然闪出,相撞倒地,讹几个钱花。要不就把他那辆几千元买来的破车,放到路口容易擦s的地方,等着事故发生,然后讹钱了事。这种不自重的老人,让人不仅仅是烦了,而是令人厌恶了。

遭人烦,遭人厌的老人,除了自身素质低外,也是被社会宠坏的。中国的老人向来有优越感,社会对他们太宽容了。老人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往往不了了之,无人计较,无人追究,好像人一老了都变成了善人。几千年,一个孝字成了老人的尚方宝剑。无原则的孝,无分寸的孝,滋长了一些老人中的不良风气。

孝,这个道德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朝代不提倡它,给它戴上了美德的光环。封建时代,孝是封建意识形态,是维系封建等级制度和家长制的工具,所谓“以孝治国”,所谓“治国的根本”,简直抬到了吓人的高度。直到今天,人们仍习惯于把孝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作为美德颂扬,这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孝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并非我中华民族所独有。从现代社会来说,孝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的责任和义务,是道德的底线。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应该的,必须的,孝及他人的父母才是美德。一个家庭中,长辈与晚辈是平等的,真理是不分年纪的。钱仲联教授在《十三经精华》前言中说: “父母子女,当有相互扶助的责任,不必有尊卑观念,没有什么恩与德。”

当然,对于遭人烦,遭人厌的老人,年轻人不能因为他们有过错而放弃或放松赡养、照顾的责任,但要晓之以理,帮助老人纠正错误。作为年老的一代,则要严于律己,多做为子女,为社会减轻负担的事,而不是给子女、家人和社会添乱。我将从我自己做起,做一个不遭人烦的老头,做秋日里讨人欢喜的红叶,做夕阳中让人留恋的一抹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