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本科综合类211自卓 江苏 建校:1900年 隶属:江苏省教育厅 学校邮箱:zsb@suda.edu.cn |
"苏州大学坐落于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百十年来,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30多万名各类人才。
苏大校园风景优美,既有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又有曲桥流水的园林亭台,是中国公认的“十大最美校园”之一;其中,东吴大学旧址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时期的苏州大学,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的办学理念,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科齐全,特色分明
作为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地方高校,学校现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4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位列全国地方高校首位。
学校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科排名ESI前1%行列;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1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0位、省属高校首位;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于36所研究型大学行列。学校领衔打造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全国仅14家),肩负起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纳米专业人才、引领中国纳米产业之重任。
名师荟萃,创新育人
学校现有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2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1人。
学校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分制、转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等制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通道。承担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国家试点学院”项目(全国17家、江苏省唯一);参照国外“书院制”模式,开设“敬文书院”、“唐文治书院”分别培养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人才和复合型、学术型高端文科人才。此外,200余个学生社团,昆曲、评弹等“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是学校活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子在历年挑战杯中成绩优异。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将在苏大举行,也是该项赛事首次在地方高校举办。
精英汇集,就业利好
学校位于有近15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苏州、毗邻上海、地处长三角核心经济圈等优势,给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创造了广阔前景。
学校联合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每年组织千余家企业进行校园招聘。毕业生就业率居全国前列,80%毕业生在江浙沪地区实现就业。
国际交流,项目多样
学校与英国温彻斯特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20多个国家的15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开展40多个覆盖本、硕、博联合培养的交流项目。学校还常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学生了解世界学术前沿提供平台。
亲爱的同学们,还犹豫什么呢?选择苏州大学,就是选择一流的教育。我们热忱欢迎每一位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优秀学子加盟苏州大学,苏州大学也会因你的到来而更精彩!
"本科创就业工作情况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的教育理念,通过系统严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多年来,我校创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备受关注和好评。
一、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通过搭建“校园招聘”和“就业信息网络”两个平台,努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年年稳步攀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每年组织千余家企业进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三万个。飞利浦、日立、施耐德电气、三星、甲骨文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渣打银行、普华永道、住友电工、明基电通等通信、金融业、制造业知名企业纷纷来我校选聘毕业生。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居全国前列,80%的毕业生在沪宁线一带就业。
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学校采取多种途径锻炼学生的创就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与各大知名企业建立相关产学研基地,邀请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大学生讲授专业课、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科研、创业、就业指导,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节、教授论坛、科技论文报告会,以科研带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校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化、全程化,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就业教育,通过“学生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杰出校友谈就业事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兴趣、性格和职业价值观等职业取向,树立科学职业发展意识和择业观,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
"
男女比例:男:52.46%女:47.54%